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1:46:44   浏览:83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管理暂行办法

【文号】京教基[2007]17号
【颁布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颁布日期】2007-06-27
【生效日期】2007-09-01
【法律层级】规范性文件



  为了规范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以下简称“学生卡”)的使用和管理,依据《集成电路卡应用和收费管理办法》(计价格[2001]1928号)等相关文件,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指的学生卡,是指经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同意发行的用于本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学生证件卡和电子化学籍卡。
  一、学生卡的组成

  (一)学生卡由证件卡和学籍卡两张卡片组成,共同封装在透明卡夹内,不得单独使用。

  (二)证件卡是常规的学生身份证明。印有校名、姓名、照片、性别、学籍号(含条形码)和有效期限。证件卡背景色为蓝、绿、黄三种,分别对应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

  (三)学籍卡是电子化的学生身份证明。卡内封装有集成电路芯片,具有包括电子学籍管理在内的多种教育应用功能,另兼有市政交通一卡通功能。

  (四)随学生卡下发三个附件:一是透明卡夹,用于保护证件卡和学籍卡;二是使用说明书;三是挂带。其中一是必备附件,每次发(补)证件卡时需一同发放,二、三则视应用情况发放。

  二、学生卡发放对象和使用权益

  (一)学生卡的发放对象为在市教委和各区县教委正式注册的实施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中,所有实际在校有正式学籍和临时学籍的学生。

  (二)学生卡所有权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三)学生卡的使用权属学生本人。

  三、学生卡的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一)学生卡管理工作由市、区县、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负责。

  (二)学生卡市级管理部门主要职责:统筹规划管理全市学生卡的制发和应用;协调解决全市学生卡推广应用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区县级卡管理部门的工作;监督学生卡读写机具的制作。

  (三)学生卡区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负责本区县各中小学学生卡的发放和应用工作;管理维护区县级卡管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监控日常卡管信息;按业务流程汇总、检验、报送、管理本区县各校制卡、发卡数据;制作、补发小批量证件卡。

  (四)学生卡校级管理部门职责:负责本校学生卡的发放和应用工作;通过CMIS及校级卡管理系统生成、校验、上报、管理制补卡及发卡数据;完成学生卡的日常管理、统计及学籍卡的个人化工作;在需要时检验回收学籍卡。

  四、学生卡制卡数据和数据的上报

  (一)制卡数据包括校名、学生姓名、性别、学籍号、身份证号、学生数字照片,所有数据由CMIS生成。为保证学籍号的唯一,学籍变更后该学生的原学籍号不得分配给其他学生。学生数字照片为内容整洁、近期免冠蓝色背景彩照(头部宽度及高度占照片宽度及高度的60%—70%,色彩深度为24位,分辨率为640*480点的JPG文件,并将压缩选择为最优质量)。

  (二)制卡数据由学校和区县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逐级上报,上报的所有制卡数据如发现错误必须经CMIS系统修改后,由校级卡管理系统重新导出。

  (三)各级卡管理责任人要对数据的准确、上报数据文件的安全无病毒负责,对于数据出错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责任。

  五、学生卡的保管及使用

  (一)学生卡由学生个人保管,不得转借他人。各级卡管理部门不得扣留学生卡,不得以代为保管等名义收回学生卡。

  (二)学生卡的各类应用应遵照相应的管理规定,用于校内“一卡通”系统时应在卡管理部门或学校的指导下使用。使用时应防水、防污、防高温,防强电磁场,不要弯折打孔。

  (三)对伪造、冒用学生卡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学生卡兼有的市政交通一卡通电子钱包功能的开通和使用由学生监护人自行决定。相关的市政交通应用,应按照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关规定执行,有关事宜需向公交部门咨询。

  六、学生卡的发放、补办、挂失及注销

  (一)学生初次领到的学生卡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免费提供,并经区教委通过学校向学生发放。区、校两级卡管理部门自上级领到学生卡到下发的时间不应超过10个工作日。

  (二)学生卡丢失后应及时到学校卡管理部门办理挂失手续,挂失在两个工作日内在校内生效,挂失期为10天。挂失期间如需使用学生卡,可由学校卡管理部门办理临时卡,如果未按规定办理挂失,或挂失尚未生效而导致卡被误用,一切损失由学生本人承担。学生卡中的市政交通一卡通电子钱包不记名、不挂失,请持卡者妥善保管。

  (三)学生卡如丢失或因学生使用不当造成损坏应到学校卡管理部门申请补卡,并依照京发改[2007]623号文件(收费编码174011)交纳补卡费用。新补办的学生卡在20个工作日内下发。学籍卡经学校卡管理部门咨询检测确属卡片本身质量问题造成故障,可免费更换。

  (四)学生因转学、升学而进入北京其他中小学校时,必须将学生卡带至新校报到注册。如丢失损坏,应回原就读学校补办学籍卡。证件卡由新校制作。

  (五)学生须持学生卡在每学期开学时刷卡注册,未注册的学生卡将在每年的3月20日、9月20日后自动失效。

  (六)已超过使用期限的学生证件卡由学生本人留存。转学和辍学的学生证件卡由校级卡管理部门注销。

  七、其他

  (一)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二)市教委印发的《关于推广使用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做好发放中小学学生卡工作的通知》(京教基〔2004〕24号)中“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05年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2005年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农办科[2005]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林)、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和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全国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好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我部制定了《2005年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要切实安排好本省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并配合农业部工作组开展好督导、检查和服务。在工作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馈。

  附件:2005年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2005年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好春耕生产督导和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工作要求,进村入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督导落实粮食生产计划和《全国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方案》(见农办科[2005]11号),调研实际情况,开展技术服务,促进春耕生产和科技入户工程顺利实施。

  二、工作内容

  (一)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二)检查、指导各地粮食作物播种进度及计划任务落实情况,了解越冬粮油作物苗情长势和田间管理情况,了解化肥等农资供应、市场秩序和价格变化情况,了解各地粮食价格变化情况。

  (三)检查、指导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情况。对省级主要检查、督导科技入户工作机构建立、专家组组建、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筛选、技术指导员的培训和省级科技入户试点县情况;对试点县重点检查科技入户工作机构建立、专家组组建、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招聘、示范户遴选、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制定、技术指导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指导示范户等情况。

  (四)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三、工作组织

  本次活动由农业部统一安排,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和南北季节差异,组建15个工作组(工作组名单及分工见附)。每个工作组由司局长带队,工作人员包括有关司局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联络员和专家组成,到科技入户试点县的工作时间2~3天。要求每个工作组在科技入户试点县中抽选2个县,每个县不少于2个乡镇,每个乡镇2个村,每村5户,进行春耕生产检查、督导。同时在每个试点县要至少访问20个科技示范户、5名技术指导员,并填写20份示范户调查表和5份技术指导员调查问卷。对粮食面积落实等情况的调研,既要听取地方农业部门的汇报,也要采取实地调查和抽查的方法验证。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科技教育司联合承担各工作组的协调和信息交流工作。具体包括:起草工作方案,拟定工作组名单,编印参阅材料,收集、整理和汇总各组工作情况,组织情况交流,指导春耕生产督导和春季行动开展。

  四、时间安排

  (一)2月28日~3月22日,按照全国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制定《2005年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方案》,组建工作组,编印参阅材料、调查表和问卷。

  (二)3月22日~4月3日,春耕生产督导和第一阶段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同时进行。各工作组按照分工要求,开展督导和服务工作。

  4月4~5日,召开春耕生产督导汇报会,并提交春耕生产督导工作报告一式25份。

  4月15日,召开部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汇报第一阶段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情况,同时提交第一阶段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总结材料一式3份和电子版。

  (三)4月20日~5月10日,部分工作组按照分工安排,开展第二阶段科技入户春季行动督导、服务工作。

  5月11日~5月20日,各有关司局全面总结本组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情况,整理调查问卷,撰写工作总结材料。

  5月21日~5月31日,召开农业部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听取各工作组和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科技入户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积极准备。各有关司局要切实重视此次活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建好工作组,制定好工作计划,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联系。各工作组要及时反馈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进展情况。种植业管理司和科技教育司要安排专人负责与工作组的联络,并编辑、印发工作简报。

  种植业管理司联系人:

  万富世(010)64193351

  李继明(010)64192898

  科技教育司联系人:

  朱岩(010)64193023

  王平(010)64192266

  (三)讲求方法。工作组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下沉工作重心,轻车简从,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深入基层,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倾心调研,热心服务,让农民从春耕生产督导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中受益,让自己得到教育和提高。

  (四)做好总结。工作组要对春耕生产督导和春季行动进行及时总结。总结应包括本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成效、地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和春耕生产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要善于用新观念、新思维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各工作组在5月20日前将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总结一式25份和电子版及调查表、问卷送交部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附:2005年春耕生产和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组名单及分工(略)


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


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为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积极举报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线索,及时发现、控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危害因素,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全社会参与氛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了《深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并已报请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



深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积极举报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线索,及时发现、控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全社会参与氛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食安办印发的《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食安办〔2011〕2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举报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发现的,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及其线索。

  第三条 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的政策制定、监督指导和信息披露等日常工作事宜。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和本系统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制定、监督指导和信息披露等日常工作事宜。

  第四条 市、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层级事权划分,可分别制定本部门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受理本级监管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案件线索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移转的案件线索的查处工作,负责本部门受理的举报奖励的审定、奖金管理和发放、信息披露等工作。

第二章 举报受理及核查

  第五条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传真、信函及电子邮件等有效联系方式,明确举报受理范围和部门。

  第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有权对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以下方式接报并形成接报记录:

  (一)来访形式;

  (二)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

  (三)其他途径。

  第七条 有关部门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举报内容,要及时组织核查;对不属于本级或者本部门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举报,应当在接报后及时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管部门。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对于举报内容涉及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或存在争议的,由最先受理举报的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分别报市或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裁定。

第三章 奖励条件

  第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有权对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同时符合下列条件者,有权获得相应的奖励:

  (一)举报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发生在本市行政区域内;

  (二)有明确的、具体的被举报方;

  (三)举报人提供的证据或线索事先未被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掌握;

  (四)举报的情况经查证属实。

  第九条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经查实,属于奖励范围者,按如下原则进行奖励:

  (一)举报对象限于实名举报;

  (二)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

  (三)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线索的,按同一案件进行奖励,由举报人自行协商奖金分配比例;

  (四)对同一案件的举报奖励不得重复发放;

  (五)新闻媒体或新闻工作者在公开披露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前主动与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或有关监管部门协作,提供案件线索并协助调查处理,经查证属实的,参照本办法予以奖励。

  第十条 举报内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经确认,给予举报人相应的奖励:

  (一)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原料生产食品,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或者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

  (三)收购、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成品,或者向禽畜及禽畜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

  (四)加工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成品的;

  (五)经营应当检验检疫却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境外进口食品的;

  (六)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混有异物、掺假掺杂伪劣食品的;

  (七)未按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八)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经营食品、伪造食品产地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食品生产许可标志或者其他产品标志生产经营食品的;

  (九)制售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食品的“黑作坊”,私屠滥宰的“黑窝点”,将餐厨废弃物、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作为食用油销售的;

  (十)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有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认为需要奖励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下列举报不适用本办法:

  (一)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举报;

  (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或者其授意人员的举报;

  (三)假冒伪劣产品的被假冒方或其代表、委托人的举报。

第四章 奖励标准

  第十二条 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或证据与调查处理的事实结论相符合的程度,举报分为下列三个等级:

  一级举报:详细提供被举报方的违法事实、食品安全事故线索及相关证据,积极协助现场查处工作,举报情况与查处结论完全相符;

  二级举报:提供被举报方的违法事实、食品安全事故及隐患线索的部分相关证据,积极协助查处工作,举报情况与查处结论相符;

  三级举报:提供被举报方的违法事实、食品安全事故及隐患线索,不直接协助查处工作,举报情况与查办结论基本相符者。

  第十三条 举报奖励等级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认定,认定不清或难以界定者,提交市或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进行认定。

  第十四条 对举报人的奖励按如下标准执行:

  (一)有罚没款入库的,根据举报的不同等级,分别按罚没款入库金额的5%、3%、1%的比例予以奖励,最低不低于300元,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二)没有罚没款入库,但已经实施行政处罚的,根据举报的不同等级,分别给予800、500、300元的奖励;

  (三)对于举报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制售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食品的“黑作坊”、私屠滥宰的“黑窝点”,将餐厨废弃物、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作为食用油销售的,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举报,适当提高奖励额度。有罚没入库的,奖励标准按各自举报等级,奖励比例分别上浮2%,最高不超过50万元;无罚没入库的,酌情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四)举报线索最终判定为食品刑事犯罪,按照以上规定兑现的奖励金低于1万的,或者无实际罚没收入的,给予1万元奖励。

  法律、法规、规章对举报奖励标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原有的与食品安全举报有关的奖励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适用本办法。

第五章 奖励兑现

  第十五条 监管部门应自举报案件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且执行完毕或刑事判决生效且罚没款入库完毕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20个工作日内,发出领奖通知;属重大(奖励金额在10万元以上者)、特殊、跨区域的重大食品安全奖励,监管部门需将案件查处及奖励审批情况,报市或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六条 举报的违法行为发生移送的,由最后做出处理的执法机关奖励举报人。行政执法机关受理举报后需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的,在司法机关立案后,由受理举报的行政执法机关奖励举报人。

  第十七条 案件已受理,违法事实确实存在,因其他原因无法做出处罚决定的,监管部门确已制止违法行为或清除违法行为场所的,可按照本办法对举报人予以奖励,但需向举报人书面说明做出的行政行为及效果。领奖通知需在违法行为制止或违法行为场所清除后20个工作日内发出。

  第十八条 举报人须在接到领奖通知30个工作日内,凭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申领奖金。如举报人因故不能现场领取奖金的,可委托他人代领,但需提供委托证明、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逾期未申领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六章 奖励保障及监督

  第十九条 奖励经费的使用管理按照财政部门规定实行预算管理,专项列支,定期核拨,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定期对举报奖励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市、区财政部门通报。

  第二十一条 举报人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各相关单位和经办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举报保密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举报人姓名、举报内容及其他相关信息,违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三条 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案件进行宣传报道时,不得泄露举报人信息。

  第二十四条 执法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对举报事项未核实查办的;

  (三)有泄密行为的;

  (四)向被举报人透露相关信息,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